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协会概况  公告通知  新闻资讯  媒体速览  政策法规  会员天地  民教人物  校园之窗  理论交流  教育维权 
· 《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第36期简报》    2024/06/19      · 关于收缴协会2024年会费的通知    2024/06/07      · 关于转发组织召开“银龄教师支持民办教育行动实施工作” 专项培训会议的通知    2024/03/15      · 关于转发中欧商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2023年会的通知    2023/12/22      · 关于收缴协会2023年会费的通知【陕民教协函 [2023]4号】    2023/11/29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教育时政>>正文
 
 
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教育战线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综述之三
2024-06-06 08:38 教育部官网    (点击: )
[字号: ]

  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业。

  强国,中华儿女的光荣梦想。

  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徐徐铺开,教育,承担新的战略使命和历史责任。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教育战线更加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办教育,坚定不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开拓进取,奋发前行。

  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人才,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国考题,教育战线必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支撑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他强调:“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

  紧紧锚定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教育部把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各项人才培养工作扎实开展——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持续扩容,更多基础学科辐射的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纳入招生范围,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储备人才;启动国家集成电路紧缺人才自主培养行动,成立多所国家集成电路学院,开设集成电路专项班;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等21个关键领域,部署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教育战线面向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坚定前行。

  平台搭建,互通互联;三位一体,协同融合。

  在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赞扬了武汉大学“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的做法。

  极地科考、研制卫星,聚焦“国家的大事业”,武汉大学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家级、校级、院级“三级特区”,从招生阶段起构建本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路径,鼓励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机构指导本科生科研,全力推进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开展创新性、探索性实践。

  围绕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攻坚大课题,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使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在“国家的大事业”中拔节成长。

  津沽大地,海河微澜;人才培养,模式蝶变。

  天津大学博士生王延华正在进行一种新型催化剂的开发,这项研究突破后,将有效降低车辆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我有来自企业和学校的两位导师,所有研究项目都来源于企业发展中的真问题。”王延华说。

  卓越工程师用智慧和辛劳,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双导师”,正是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的显著标志。

  打破“学科化、院系制”传统模式、搭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新平台,中组部、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实施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32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校企双导师队伍已达1.7万名,其中企业导师8100多名,一线总师1300多名。

  “0”“1”奥妙,变幻无穷;体系重构,全面赋能。

  教育部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101计划”引人瞩目。

  计算机语言的基础是0、1组成的二进制数。计划以“101”来命名,寓意从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础要素着手,培养未来在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加强我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突破口。

  以计算机领域为例,计划围绕课程、教材、师资团队和实践项目等四方面展开,建设12门核心课程,形成涵盖110多个模块、650多个关键知识点的核心课程知识图谱。

  如今,“101计划”已涵盖计算机、数学、物理学、经济学、哲学等领域的基础学科。“‘0’和‘1’是基础,也是通向未来的起点。”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胡振江语气坚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强调人才自主培养,不意味着自我隔绝。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持续完善,对外交流合作迈出坚实步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上海,成为该组织在欧洲以外的首个全球性一类机构,将为我国深化STEM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积极作用;一大批高校高质量推进国际化办学,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助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力投身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一项技术,攻克核电站“堆芯熔化”难题。

  一项技术,开启工业蒸汽千亿级产业。

  2023年12月,由清华大学牵头研发的全球首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在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清华大学核能科学家持续数十年研发的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的跨越。

  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我国实现反应堆固有安全的带头人王大中说:“科技创新就是我们最主要的爱国方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坚定信心,勇敢向前,我们的国家就会有无限光明的未来。”

  我国高等教育素有“笃心科研,丹心报国”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更加激励高等教育战线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上发挥龙头作用。

  教育部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战略工程,推动高校主动揭榜国家重大任务,集聚力量开展前沿攻关,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等关键领域和战略新兴领域开展重大创新性探索,同时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突破上谋划重要革新性举措,在分类推进高校改革上开辟新路径。

  抢占制高点,更多高校聚焦关键技术,立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踔厉奋发——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课题组围绕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这一国际前沿科学领域持续冲锋,实现叠层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8.0%,首次超越传统晶硅电池,为解决重大能源需求提供新路径。

  挺进“无人区”,更多高校潜心基础研究,锚定激发科技创新源头活水勇毅前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长期钻研量子物理,捷报频传。不久前,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推动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持续突破。

  深耕文史哲,更多高校推动文化繁荣,围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守正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队伍优势,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当好“顶梁柱”,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努力以原创性理论成果为人类文明提供知识增量和思想贡献。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主动作为,加强系统改革,探索制度安排,焕发科研活力。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说:“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持续构筑大平台、组建大团队、培育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思源研究院,打造高端人才政策特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亲自担任院长,领衔组建专职管理团队,畅通对话渠道,精准对接需求,同时建立“X个学术实体”,为人才提供顶尖的研究平台支撑。

  “强国建设、高教何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铭记重大命题,一系列大国战略背后,闪耀着高校的突出贡献和生动实践。

  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高水平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衡量教育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不久前,教育部相继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相关工作结果。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点大幅增设,供给相对过剩的专业点大幅撤销,调整幅度均为历年来最大。

  “历年来最大”的逻辑,在于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引导支持专业设置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民生紧缺需求。

  “特别是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教育被赋予了培养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服务国家与社会的新使命,要求专业设置和布点更加符合产业升级逻辑。”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覃晓燕说。

  专业调整,只是缩影。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服务支撑步伐一刻不停。

  一年来,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成为教育部重点工作的响亮口号——“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上先行先试;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教育布局结构上先行先试”。

  教育部在推进改革中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聚焦突出问题,“一省一策”“一校一策”推进实施,以落实部省战略合作协议为抓手,共同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全国范围内,有组织科研正在不断强化。围绕行业企业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企业向32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提供了3036个核心课题,作为工程硕博士开展科研和学位论文选题的主要来源。

  作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高校锐意进取、奋发作为,持续攻克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痛点难点。

  成立科研成果转化领导小组,下设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股权运营和企业赋能;设置科技成果审批小组,由校务会开展集体决议、重点审批……近年来,浙江大学打开校企战略合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023年该校科研经费首次突破80亿元大关,高水平科技成果在全国名列前茅。

  当前,我国有1万多所职业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蕴含着巨大的资源红利。如何全面深入兑现红利、激发潜能?

  教育部全面落实“一体两翼”工作布局,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推动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高位推进“一体”——与山东、天津、广西等8个省份共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部省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地方发展战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和范式。

  “聚焦国家战略、发挥统筹作用、突出地方特色,省部共建稳步推进。如黑龙江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中的支撑作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序布局“两翼”——在资源实力和统筹能力较强的市域层面首批遴选建设28家市域产教联合体。2023年7月,中国中车集团牵头组建成立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这也是教育部支持建设的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

  “共同体让产教融合型企业牵头,让企业深入参与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利于职业教育真正围绕产业需要来办学,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莹充满期待。

  风雨兼程,步履铿锵。新征程上,教育战线奋力书写着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的新篇章。

上一条:全国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重拳出击 严打涉考违法犯罪活动 全力维护高考安全
下一条: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教育战线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综述之四
关闭窗口
 

协会简介 | 协会章程 | 组织机构 | 领导介绍 |  版权所有: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鱼斗路18号西安外事学院南区仰信阁四楼 
E-mail:sxsmbjyxh@126.com  陕ICP备14000585号-1  电话:029-8875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