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指导下,在国务院“双减”政策的要求下,长安启迪小学的教师张郁萍时常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为了什么?张郁萍想出台“双减”是为了促进公平、实现普惠教育,实现了普惠教育,自然就实现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张郁萍又想当前教育中谁最焦虑,最矛盾、最痛苦,自然不是学习优秀的孩子和家长,而是那些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孩子,俗称“学困生”和“学困生”的家长们,解决好这一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问题最重要的部分,把学困生的压力先给减下来,把学困生家长的压力先给减下来,是不是教师们的双减就会向前迈一大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其实,提到学困生人人都会头疼,张郁萍也不例外,张郁萍也会被学困生折磨的产生自我怀疑,他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张郁萍的教学情绪,在和学困生斗智斗勇的时候会抓狂,一次次的和自己做斗争,内心备受煎熬,但最终教师的职业道德唤醒了张郁萍,良知促使张郁萍守住了职业底线。在带小D(此处化名)两年的时间里,他的成绩由年级倒数进入中游,张郁萍也在反思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
以下是长安启迪小学教师张郁萍的一些亲身感悟和启示:
1.取掉标签效应,往往都说这个孩子不行的时候,潜意识里这个孩子会因此丧失自信心,甚至不愿做出努力,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针对标签效应,每次班会会善意的提醒班干部来总结学困生的优点,以此来激发他们各方面的积极性。
2.借机趁其不备给予表扬,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他,这样孩子就有了自信心,从思想上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是有价值的。
3.认可孩子的小进步,使其一点点进步。人无完人,孩子个个不可能都是尖子生,教师们要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孩子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耐心帮助他们和集体缩小差距。
4.作为教师要有宽广的心胸,家长素质有所偏差,但作为教育者,教师们首先要有一把公平的尺子,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孩子。小D的妈妈控制欲极强,言语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极力克服自己受伤的心,克服自己焦躁的心态,依然把他的座位放在了最前面一直到毕业。
5.不放弃学困生,赋予他们课堂优先发言权,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在课堂上找到存在感,找回自信心。
6.放大孩子的优点,适当地屏蔽缺点,适当地降低学困生的学习要求,与其抱怨,不如制定一套针对他们的学习方案,一点点进步,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
7.实在抵抗不了自己要对这个孩子放弃时,冷静换位思考,假如这个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亲戚的孩子……假如学生和老师要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的时候,该怎么办?
最后长安启迪小学的教师张郁萍想对大家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尽力把工作做好、做细,不负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对学校来说,这个孩子也许是学校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希望,但对于家庭来说,这个孩子就是这个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因材施教,不抛弃、不放弃每个孩子是教师们的职责所在,让教师用爱来温暖每个学生。
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剩下的都是星星,星星能发光那是自然的,让每个星星都能一闪一闪发光,整个夜空才会美丽!
在习近平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感召下,在双减政策的激励下,老师将率先垂范,抓住“学困生”这个矛盾点,这个牛鼻子,为“双减”继续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