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协会概况  公告通知  新闻资讯  媒体速览  政策法规  会员天地  民教人物  校园之窗  理论交流  教育维权 
· 《关于催缴2022年会费的通知》    2022/11/22      · 关于召开会长办公会的通知    2022/04/02      · 关于召开“第十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二届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的通知    2018/11/13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周边 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2017/11/09
当前位置: 首页>>就业咨询>>正文
 
 
2016就业趋势被看好 教育专业就业满意度最高
2016-05-18 03:42 来源:中国网    (点击: )
[字号: ]
    中国网北京5月16日讯(记者 许媛)据麦可思研究院针对2011—2015届毕业生就业量前120位的专业就业满意度较高的前十位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的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的研究结果。    
    本科中,“信息安全”连续两年满意度最高,昔日最幸福专业“建筑学”滑出前十,小学/幼儿教育,法语、德语等小语种专业多年就业满意度榜上有名。“建筑学”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连续四年位居榜首,而在今年滑出前十。这或许与近两年来房地产行业形势变化有关。此外,“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城市规划”等专业,以及法语、德语等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且相对稳定。 
    高职高专中,“学前教育”五年位列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除了“学前教育”,“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均较高。此外,“旅游英语”“信息安全技术”等专业也至少两次出现在就业满意度Top10榜单上。在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个数字牵动年轻人的神经——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65万人。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此后的3年间,这一数字连年攀升,到2016年将达到新高。    
    “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会比去年更加严峻。”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干脆地回答。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现在许多‘创新、创业’的新公司吸引了很多大学生”。俞敏洪委员的判断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方向相吻合。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杨学义的看法也颇为类似,他的信心来自国家在政策层面对就业问题的重视。    
    这种从国家政策层面上的重视体现在3月5日财政部与发改委公布的两份最新文件中。财政部将“完善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城乡基层就业创业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写入2016年国家财政的主要支出政策。国家发改委把做好就业托底工作列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国家从政策上全方位支持就业工作,这是其他国家少有的,因此我觉得就业的问题不会很大。”杨学义委员说。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注意到去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的目标定在了1000万人以上。马敏委员认为,“如果今年能完成这一目标,那么765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就基本有保障了。”    
    虽然委员们对201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预估普遍乐观,但也没有低估眼前的压力。“许多重点大学的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比较小。在这765万毕业生中,压力最大的是一些普通院校的学生。”杨学义委员说。    
    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在“供给侧改革”思路的引导下,许多委员开始从大学生就业市场“供”与“需”的两端思考,提出“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建言献策。    
    在“需”的层面,经济增长无疑是就业岗位增加的必要条件。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张凤阳赞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张凤阳委员说:“要稳住就业形势,归根到底还是要稳住经济增长的基本面。”    
    在“供”的层面,几位在高校一线工作过多年的政协委员也有话要说。“现在的高等教育有‘均质化’的趋势,许多专科学校想要努力升成本科,本科学校又想建成综合性大学。这样一来,大多数高校都在用同一模式培养学生,造成了许多‘过剩’的专业。与此同时,许多有市场需求的高级技术蓝领职位却没人去。”张凤阳委员说。    
    对于这一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张凤阳委员直言,“当教育部门用同样的指标、没有区隔地对所有类型的高校进行考核时,就会逼得一些校长走  ‘专科升本科 ’、一窝蜂地建设综合性大学的路子。”    
    对此,他提出建议,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评价要多元化。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他看到了一些改变的趋势和做法。“2014年,上海率先进行试验,开始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与学科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张凤阳委员希望这样的政策,未来能够在更大范围推广。    
    马敏委员则认为,要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眼下最急迫、也可能是见效最快的方法是,架起连接供需两端的桥梁。    
    近两年,他到地方基层调研,发现各地最需要的是“音体美”教师以及学前教育教师,于是这两年,华中师范大学开始大力加强这几个方向教师人才的培养。“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如果我们不亲自下去考察,就无法了解这个需求。虽然现在市场上存在一些商业招聘网站,但依然无法解决高校专业与用人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马敏委员建议:“如果政府牵头,利用大数据搭建一个供需平台,让各高校、系、专业能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对口需求,那么大学培养人才时,就能在市场导向下更有针对性,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会更顺利。”    
    就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始终是关乎民生,关乎国民幸福指数的议题。就业形势的问题,说到底是经济现状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在就业形势的靶向下,看到高等教育中对于就业的不足之处,建立就业导向的专业学科设置体系,将学校的学习和工作内容真正对接起来,打破教育结构趋同,真正实现学有所用,专有所长,百花齐放的教育前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本文数据来源于麦克思研究院。麦可思是专业的,得到政府、学术界、商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认可的,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专精于就业能力测量与评估,为中国各高校提供基于数据库的就业能力评估报告和教育咨询服务,帮助高校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结果评价为依据的数据化管理。)
 
 
 
 
 
 
 
 
 
                                                                                                                                             责编:胡聪颖 
上一条:“互联网+”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显成效
下一条:陕西中医药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关闭窗口
 

协会简介 | 协会章程 | 组织机构 | 领导介绍 |  版权所有: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鱼斗路18号西安外事学院南区东楼 
E-mail:sxsmbjyxh@126.com  陕ICP备14000585号-1  电话:029-887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