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西安外事学院是陕西省率先关注和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高校,以产教融合的模式,先后投拍了大型电视连续剧《女马帮》、《广告风云》,合拍了《国门英雄》、《阳光路上》、《画皮2》等重要影视剧作,聚集了一批戏剧影视人才。大量文化产业实践在为各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的同时,也为国家的文化产业教育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引领,产学结合”的新路。5月4日晚,由西安外事学院等省内七所高校及《华商报》、《各界导报》等社会媒体联合发起的“陈忠实先生追思会暨话剧《白鹿原》专场演出”在西安人民剧院举行。
陈忠实先生一直关注教育、关注陕西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先生本身就是一位教育者。他受聘陕西多所高校担任院长、客座教授,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学习、探索,体验文学,体验社会,体验人生。诚如陈彦副部长所言,先生对文学的贡献,不仅仅是一本堪称“高峰”的《白鹿原》,更有培养青年后学的真挚情怀,更有对陕西文学艺术繁荣发展整体推进的呕心沥血。就在先生生病期间,他还参加了多所学校的活动。去年11月,在西安工业大学,先生参加了文学创作研讨会,大家为先生身体康复回归而高兴;今年1月,在当他得知西安外事学院准备编排话剧版《白鹿原》,以舞台实践的教学互动,带动学生思想道德、文化艺术的全面学习和提高时,先生高兴异常,欣然无偿授权:“将《白鹿原》改编为话剧剧本并实现舞台演出”,而且一直关心支持话剧的排演。就在先生弥留的前两天,还为西安石油大学召开的王心剑小说《生民》研讨会发去贺信。先生对文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对学子成长的关心,使他成为我们永远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
为了感恩关怀,寄托哀思,经西安外事学院、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安思源学院等高校,《华商报》、《各界导报》、《文化艺术传媒报(网)》、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等媒体共同协商,联合举办了本场群众性悼念活动,追思陈忠实先生,并举行话剧《白鹿原》专场演出。2016年元月,由在西安外事学院担任教师的专业演员吴京安、赵思源等改编排演的话剧《白鹿原》在西安索菲特剧院成功试演,受到文艺界专家的高度评价。之后,剧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作,定于5月初启动《白鹿原》全国巡演。原本定于在5月5日至8日在西安人民剧院演出四场的西安外事学院话剧《白鹿原》,因西安著名作家陈忠实去世,特在4日晚举行话剧《白鹿原》专场演出。
该剧出品人、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黄藤得知陈忠实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非常的悲痛和惋惜。他说:“陈忠实生前对于话剧的排练给与了很多的关注和支持,陈忠实先生是我们非常敬仰的作家,《白鹿原》是一部非常伟大的作品,天妒英才,自古如此,我们将要做最大的努力阐释好陈忠实先生的作品,以此来悼念他。为此,我们专门在5月4日晚上举行专场活动,来悼念我们敬仰的作家和朋友陈忠实先生。我们要以一部别具特色的校园版的话剧《白鹿原》向陈忠实先生致敬。”据了解,早在4月26日,西安外事学院便在京召开了话剧《白鹿原》全国巡演新闻发布会。该校董事长黄藤出席并宣布由西安外事学院出品的话剧《白鹿原》将从5月起赴北京、天津、山西、江苏等省市进行为期半年的全国巡回演出。剧组主创团队吴京安、赵思源、邓立鹏、徐文政等参会。该剧将在5月12日-14日走进北京保利剧院,6月9日、10日走进北京大学百年讲堂。
黄藤在早前的发布会上讲到,高雅艺术和校园应该是互动的,不仅有高雅艺术进校园,更应该有高雅艺术出校园。大学有责任输出高雅艺术,而不是由别人来普及。这一版话剧《白鹿原》是大学改革成果。西安外事学院正在改革教学方式,让影视艺术学院的学生在演出中学习。话剧《白鹿原》所有演出人员都是师生,是专业导师、专业演员带领的专业团队。通过此剧,学校和社会无缝接轨,大学不仅学习和适应社会,更要引领社会,这才是一所大学的情怀与担当。西安外事学院版《白鹿原》由戏剧“梅花奖”得主、表演艺术家吴京安领衔西安外事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师生演绎,摒弃了灰色的调子,以今人的视角解读这一曲农耕时代的挽歌。全剧以说书人的讲述串联起20个片段,随着这些经典场景与对白如读书般一页页翻过,一部“原上”的史诗画卷铺陈开来。
西安外事学院是陕西省率先关注和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高校,以产教融合的模式,先后投拍了大型电视连续剧《女马帮》、《广告风云》,合拍了《国门英雄》、《阳光路上》、《画皮2》等重要影视剧作,聚集了一批戏剧影视人才。大量文化产业实践在为各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的同时,也为国家的文化产业教育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引领,产学结合”的新路。
责编:胡聪颖